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第十一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哲学论坛”综述
2015年12月5日至12月6日,由哲学系主办的“第十一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哲学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厅成功召开。在两天的论坛中,来自两岸三地四校的学者们围绕着本次论坛的主题“存在、生命与价值”从多个角度和借用多种哲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论坛和闭幕式三部分。在开幕式上,王博教授、张双利教授、王庆节教授和汪文圣教授分别代表“两岸三地四校”致辞。北京大学的王博教授借由“一扫雾霾”的晴朗天气表达了主办方对各位学者参会的欢迎之情。复旦大学的张双利教授提到,南北哲学论坛之所以“口碑好”,就是因为论坛背后有这样四个学术单位和实力派老师。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庆节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的汪文圣教授都对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和对本次论坛交流的期盼。
论坛分为四场。在第一场论坛,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率先发言,赵敦华教授通过剖析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人是不平等的”思想,对尼采的“超人”、“价值重估”、“追求权力意志”、“永恒回归 ”等核心观点进行了新的解释。香港中文大学王庆节教授提出,儒家伦理不是外在的普遍性、强制性规则,而是源自于原初生命中的感动,是示范而非规则,是德行的教养而非规制,为此需要区分“感应”、“感动”、“感情”与“感通”,凸显儒家伦理学的示范力量和示范性道德人格的塑造。台湾政治大学张国贤教授认为,关于生命这个问题,如费希特、柏格森等,并不把生命问题限定在个体生命上,而当代哲学家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对非个体生命的思考,即从内在性而不是从超越性来理解生命,主张“绝对的内在性”的生命。最后,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为了理解《启蒙辩证法》对于极权主义和自我保存理性批判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过时的问题,需要弄清自我保存理性的多重内涵、内在缺陷、以及自我保存理性之所以沦为社会统治权力的纯粹工具的内在机制。
在下午的第二场论坛中,台湾政治大学的汪文圣教授率先指出,对于阿伦特,生命的价值问题可由生命的意义来探讨,行动是赋予人在世界有意义的必要条件,但要辅之以判断,即康德的鉴赏判断所涉及的政治判断,他将私有感觉变为公共性,但在政治判断将普遍连接到个别时,需要的就不再是哲学隐喻而是政治隐喻。北京大学吴增定教授以当代法国思想家马里翁对海德格尔的批评为切入点,认为法国思想家马里翁的著作《无需存在的上帝》(God without Being)是其哲学和神学思考的真正开端。马利翁认为传统理性神学都是存在神学(本体神学),海德格尔摆脱了小写的存在者,但没有摆脱大写的存在,为此需要区分偶像与圣像,来展现马里翁的思想面貌。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则以“从承认理论到承认政治”为题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承认问题在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中再一次凸现,霍耐特、泰勒等人围绕承认问题展开了自己的理论构思,因而需要对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泰勒承认政治构想进行分析比较。台湾政治大学林远泽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儒家哲学认为天道与性命是相贯通的,这种道德确信在中西圣哲的道德实践中是共通的,从而提出了对道德发展理论的新解读。北京大学郑开教授从黄老学的一个重要面向——黄帝之学入手,解读《黄帝内经》关于生命问题的讨论,进而呈现古代修身养性理论的复杂性、生命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内在相关性。
在6日的第三场论坛中,北京大学王博教授以“事物、命名和秩序”为题,从事物、关系、命名、价值等层面深入中国古代经典文献,解读中国哲学早期的秩序观,揭示这种秩序观背后的原则和价值组织方式,以突显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台湾政治大学郑光明教授从德沃金(Ronald Dworkin)提出的对政府能限制仇恨的“合法性论证”(the legitimacy argument)出发,阐述了瓦尔德隆(Jeremy Waldron)对此理论的反驳以及蓝腾(Rae Langton)对瓦尔德隆主张的支持,并最终证明瓦尔德隆和蓝腾的主张皆不能成立。香港中文大学姚治华教授从佛教的角度对生命、意识和因果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复旦大学徐志宏教授指出海德格尔的文化批判存在“存在论上的”以及“存在者层次上的”双重维度,在存在论维度上,他对文化价值的批判最终指向了“创造”;在“存在者层次”维度上,他剖解了文化是如何在精神的没落中成为社会流行乃至摆设的。香港中文大学的钟磊教授则运用分析哲学方法对儒家伦理做了一个超义务论的解释。他认为,美德伦理试图为正当行动提供美德基础,但是这种诠释将会面临区分“超义务”与“义务”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儒家超义务的美德理论。
在第四场论坛,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以理气动静问题为切入点来解读朱子哲学,杨教授指出理气问题始终是朱子哲学的核心,需要将“理生气”与“理气动静”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推动对理气动静问题的理解。复旦大学孙小玲教授指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康德的自律观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但是罗尔斯这一解释也偏离了康德以个体意识自律为理念的道德自律主义,自律被视为特定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则指出了宋翔凤对公羊学说的不同于刘逢禄的解读,突出了宋翔凤的独特理论贡献及其不足。
论坛闭幕式由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王庆节教授、台湾政治大学郑光明教授、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和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分别致辞。大家一致肯定了这次论坛在跨学科交流中收获的思想共识。“四校”教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和传统出发,对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不同路向的探讨与交流,体现了哲学所应有的共同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打破日渐分立的哲学学科壁垒。同时,大家也感到,南北哲学论坛已经成为两岸三地学术交流的哲学空间,促进了四校学者之间的学术情谊,也推动了四校间“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南北哲学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于2002年创立,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后来加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第十二届论坛将于2016年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16:59:38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16:57:36
[法学类] 2022-06-24 15:43:03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 15: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