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网络社会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研究院和《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网络社会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0月26日上午武侯校区召开。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明善在会上介绍了我校民族学一级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将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作为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拥有专门的教师队伍,设有专门的教研室,并扎实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学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在本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于2000年获批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获批为二级学科博士点。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获批为四川省新型智库,学校的5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多项成果如《民族理论与政策要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和智库成果《国家深度贫困区(凉山州)城乡融合共享绿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等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调研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张明善在研讨会上表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良性民族关系的表现之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在网络空间里,信息新生态产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态。值得关注的是,我校专家学者在长期开展民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开辟了民族关系研究新的视野、新的领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肯定,《网络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研究》《网络空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研究》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立项支持。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分别从“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重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考与行动”“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网络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研究”“作为‘文化实践’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者的视角与阐释”等不同研究主题,介绍其研究思路、分享其研究成果。下午的分论坛研讨,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舆情与民族关系”和“网络社会与民族学”两个分论坛主题,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展开研讨。
此次研讨会旨在加强国内各学术机构及学者的交流,研究新时代如何发挥网络正能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网络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推动网络社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康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舆情中心、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武警警官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等10多个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16:59:38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16:57:36
[法学类] 2022-06-24 15:43:03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 15: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