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教育思想大讨论】化学化工学院:以问题为导向 精准实施一流本科教育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在全院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学院领导班子分别参加了5个专业的专题讨论。讨论中,教师们以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从“专业定位”、“怎样办好专业”、“如何对标专业认证建设专业”等维度展开,探讨化工院一流本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做好一流专业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
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诸林教授表示,办好一流本科教育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吸引一流生源的措施,二是能够聚集最优秀学者的能力,三是建设好保障一流的资源和平台建设。我校作为油气特色工科院校,专业定位至关重要,做好顶层规划,我们的专业必须突出特色,这是我们立校之本,也是我们与其他高校竞争的优势。一流专业建设首先是把自身建设好,专业建设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好自身发展规划,自己的发展一定要与专业发展相融合,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应用化学教研室陈馥教授认为,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化学专业是学校传统的老牌专业,是国内第一开办的油田化学专业,当时给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油田化学人才,得到了石油石化企业的认可。近年来,教育发展速度太快,我们教育思想落后,专业开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前沿方面动作迟缓,比如引入大数据到教学中几乎没有。如何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中,积极和学生更好地跟上改革的力度,这值得我们每个老师思考。
环境工程教研室李永涛老师说,当前国家非常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百姓关心环境污染情况,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办好我们的环境工程专业。要坚持特色,强化特色,深度挖掘特色相关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要练好内功,首先确定好专业培养目标,然后认真制定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法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本人,感觉到了当前工作压力,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安全工程教研室主任邓洪波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科学家,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工程师,需要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当前,高校基本功能上,与大学的本质只能产生了极大的偏差,教育教学弱于科学研究。在本科教育上许多的基础工作仍远远不够,包括教师的投入、专业基础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对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的职业发展缺乏跟踪分析,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相距甚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可做的基础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可以实施的很多,关键在于理念和思想的转变,广大教师是否愿意投入,如何做提高目前教师投入本科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是一个至关重要课题。
大化教研室朱元强老师说,本科教育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对于实现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不足,学生缺乏思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的建构过程,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很好实现能力的培养。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学生思考,对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建构过程。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学生中心,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变备课模式,使学习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二是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平台;三是适当给学生增负,适度增加课业考试的难度;四是改变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
化学教研室解正峰老师说,化学专业是我校化学、应化、化工、环境、安全、材料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学科的重要支撑专业,也是学院五大专业之一,由于没有硕士点,50%左右的我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各大院校和研究所深造,近五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化学专业又与其他四个专业不同,它是化学化工各专业方向的基础。化学专业就好比是本科教育,而化学化工各专业方向的发展就好比是一流大学的发展,一流大学是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我们也应该重视化学专业的发展和化学基础的教学,这是我们各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学院长期持续进步的关键。如何为我们的化学专业定好位,把好关,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有进校后的迷茫,肯定自己的专业,认可我们的学校。让我们培养的本科生不仅仅是其他高校的优质生源,也是我们自己的优质生源。
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化工教研室邹长军老师认为,对教师来说,有好的师德是最重要的。高校教师的师德首先体现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努力打造金课,这样才对得起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科研工作,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但一定要分配好时间,不能因为科研减少对教学的投入,同时注意将科研中的成果体现到促进教学上。我们要关爱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学生为本,尽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应化教研室主任马喜平老师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光荣称号。高校教师首要的师德应该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当前,学校面临很多困难,但做为老师,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影响教学工作,要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化学教研室段文猛老师认为,在万千职业门类中,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这样一种选择,于个人,是职业;于国家,是使命。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期待。面对新时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立德树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从大处想,从小处做”,在三尺讲台上,为指引学生前进领航导向;在一方校园里,为培养祖国人才尽心尽力。
大化教研室方申文老师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对我们广大教师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时代重任下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的关键,在于他本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精深的学养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敬业精神,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博采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厚积薄发,占领学术高地,做面向学生的学术对话者,做学生学习的谆谆善导者。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细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的良好行为和高尚风格即是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胜于“教”。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时刻牢记使命,不忘职业操守,传递正能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言传和身教的统一。
学风建设阵地进行前延后伸 实现学风建设全覆盖建设
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刚表示,我院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认真总结,持续改进,将学风建设阵地进行前延后伸,实现学风建设全覆盖。以生为本,规范日常管理,深化四项机制(激励机制、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以学生高质量就业、高层次深造为导向,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国家等级考试,营造良好向学、善学氛围。强化研本共育,打造“诚信区块链”,加强学生科研道德、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他人研究工作的学术道德氛围;探索依托学生学业成长发展工作室,完善发展性精准服务体系,强化学习成长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适应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大化教研室青年教师张瑞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学风对培养一流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成都宣言中的四个回归有一条就是学生要回归到学习中来。学风建设不光是学工队伍的事,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如果教师对待教学工作都不认真,学生不可能认真学习。同时教师要配合学工队伍,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后学习监控。
辅导员谢娜谈到,要根据学生发展实际,积极搭建平台,举办科技文化节,以竞赛激励学风,以典型引领学风;从学生个体、寝室、班级三级分层开展引导,推行“无手机课堂”和“无游戏寝室”;以身边的优秀学子为榜样,形成“动车组”,同时通过“三导师”(学业导师、学工导师、企业导师)的专项指导给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法学类] 2022-06-24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