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2013年社科部教学研讨会专题报告之三:《形势与政策》学年教学总结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形势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充实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进而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的思想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还是不小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谈不上是经验总结,说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挑战之一:《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时政性很强,每学期要讲授的内容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它没有一本相对固定的教材。每学期上第一次课,学生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门课有没有教材?那没有教材,我们老师到底教什么?我们的对策是“形散而神不散”,看上去教学内容五花八门,凌乱随意,但实际上有据可依。每年暑假,教育部都会专门举办一期《形势与政策》课的培训班,邀请各领域专家讲授最新最热的时政热点问题,还会提供时事报告杂志社和高教出版社制作的教学课件,帮助老师们及时充电。另外,教育部每年会下发两份教学要点(上下半年各一份),比如说,在我们这学期的教学中,中国梦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教学中必须要有的热点专题。我们会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培训内容,及时修订教研室的教学大纲,在学期开始前做好准备。
挑战之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备课任务比较重,因为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按照大纲要求,我们一学期大概会安排八到十讲的专题。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每学期全部更换一次,很难保证备课质量,更不要说教学效果。我们的对策是“稳中求变”,即每学期都会延续两到三讲的固定专题,比如说两岸关系、生态环保和大学生就业等专题,授课时大框架不变,只是补充完善最新材料。这样既让授课老师对这门课形成一定的积累,不至于上完就丢,又为讲授最新专题争取更多的备课时间。再说,这种做法也是符合教育部教学要求的。只要认真研读这几年的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会发现它同样有不少固定不变的主题,像两岸关系、三农问题等。
挑战之三,《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又有国家在改革发展中的政策部署,涵盖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和学科。这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我们一般最多只能说是熟悉一两个领域。很坦白地讲,我们的对策是“熟悉的专题争取讲深,不熟悉的争取讲全”,不熟悉的专题做不到深层次分析,但至少让学生感觉到资料还是比较详实的。当然,这种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根本解决办法是要多看书、多补课,多研究,做好知识积累与更新,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这需要任课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能逐步去完善。
挑战之四,《形势与政策》缺乏压力感,也就是说,学生不会觉得不听就搞不懂。相反,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因为时政性强,早就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所广泛传播,学生在课堂上不具有较强的知识新奇感。(我记得有一次上课,说到一件新闻,我忘记具体日期了,学生马上就在下面手机上网,告诉我答案)。我们的对策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老师如果仅仅是形而下地介绍时政要点,搞不好就会上成“时事新闻大串烧”。所以要从时政要点中挖掘出形而上的深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觉得上《形势与政策》课不是在听新闻,而是在思考重大问题。这样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16:59:38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16:57:36
[法学类] 2022-06-24 15:43:03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 15: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