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功举办“设计3.0”论坛
2018年10月19日~21日,“设计3.0”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联合主办。清华美院服务设计研究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联合承办。
论坛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会(Panel)、创想实验室和主题工作坊多个环节展开,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法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以色列等8个国家的19位演讲嘉宾、16位话题主持人、4位工作坊导师与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参会者,围绕人工智能与下一代用户体验,未来的设计研究、教育与实践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
当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物联网和云平台、个性制造和智慧生产等新形式的科技和手段,既改变了设计对象的呈现方式,也改变了设计主体的行为模式。“设计3.0”论坛的目标就是重新思考“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为未来设计师和设计研究者准备新的设计研究思路和议题。“设计3.0”是基于设计演变而提出的。进入工业时代,围绕“物”的本体开展设计,围绕”生产——消费“去解决问题,被称为“设计1.0”;进入信息时代,设计从关注“物”转向关注“人”,围绕“以人为本”提供解决方案,被视为“设计2.0”;随着全球化引发的社会变革,如何在智能时代,运用跨界思维的方法与开放创新的手段,去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社会共性挑战,则是“设计3.0”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0月19日上午,论坛正式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院长为论坛致开幕词,他认为以计算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趋势必将促进设计学科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非物质的信息成为了设计的本体,因此需要建构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程序,以及设计美学方式和设计评价准则,形成一个适合非物质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设计学科体系。清华大学倡导的跨学科的实践,对推动未来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设计与科技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院长致辞
作为共同主办方,韩国科学技术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南宅镇(Tek-Jin Nam)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韩国科学技术院在设计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其工业设计系在人机交互设计、设计管理和社会创新等领域都具有国际领先的成果。
韩国科学技术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南宅镇(Tek-Jin Nam)教授致辞
在接下来的首场“主旨演讲”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副院长发表了《创造力:算法与设计思维》,他认为真正的智能显然不是计算和算法,而是权衡与决断。算法只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创造力的来源仍是思维,尤其是设计思维。技术不是真正的挑战和威胁,设计思维是驾驭技术工具的真正“智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副院长做主旨演讲
第一场专题研讨会以“人工智能与下一代用户体验”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米海鹏副教授主持,希伯来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阿密特·卓然(Amit Zoran)、韩国技术科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林林玧庚(Youn-kyung Lim)、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约翰·霍伦(Johan F. Hoorn)、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晓冬,围绕主题探索了人工智能助力用户分析,改进设计感知,设计工具和方法的可能性。
第一场专题研讨会
19日下午的第二场主旨演讲环节,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互动电信系负责人汤米·爱高(Tom Igoe)教授发表了《机器礼仪与人类意图的边界》,他认为随着语音界面、手势界面和机器学习驱动的用户界面的传播,我们变得较少通过实体行动对设备进行操作选择,可操作的选择也变少了,因为机器学会了根据过去的行为模式来推断我们的意图。作为交互系统设计师要承认这种变化,去反思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有意识的决定是否要让这种变化继续下去。
纽约大学汤米·爱高(Tom Igoe)教授进行主旨演讲
随后的第二场专题研讨会以“未来设计与社会设计”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吴琼主持。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环境实验室主任皮特·斯库佩利(Peter Scupelli)、东京设计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诺尔文·茅德特(Nolwenn Maudet)、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工业设计系主任南宅镇(Tek-jin Nam)、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付志勇,围绕跨学科开放合作的模式,重新思考设计研究、未来挑战和价值观的实践。
第二场专题研讨会
第三场专题研讨会以“设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史蒂夫·温特(Steve Winter)主持,韩国科学技术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丹尼尔·萨吉斯(Daniel Saakes)、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总裁吴卓浩、智米CEO苏峻、清华大学国际开放教育中心主任徐芦平,讨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关于创新思维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第三场专题研讨会
10月20日第三场主旨演讲环节,韩国科学技术院李健杓(Kun-pyo LEE)教授发表了《未来设计教育新范式》,他认为虽然设计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是我们已经总结了一些关于设计师如何应对新范式的经验。再次面对新范式时,所有设计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重新审视和参考这些经验,以便翻开设计演变的新篇章。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墨守陈规的固步自封。
韩国科学技术院李健杓(Kun-pyo LEE)教授做主旨演讲
第四场专题研讨会以“思辨设计与批判性设计”为主题,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张黎主持,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邱志勇、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互动艺术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威廉·欧多姆(William Odom)、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嘉年(Kenny K.N.Chow)、上海跨媒体实验室与设计公司Dogma Lab联合创始人白培耕(Benjamin Bacon),针对新兴技术进行了谨慎的反思和前瞻性批评,研讨了如何将设计作为探究事物未来可能的方式。
第四场专题研讨会
本次论坛也为与会者提供了表达自我见解和展示个人观点的机会。在10月20日下午的“创想实验室”环节,与会者们根据兴趣分为四组,加入四个创想实验室,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覃京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师丹青、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张黎、北师大心理学部用户体验方向讲师辛欣等四位话题主持人的引导下,展开话题讨论、观点分析和行动策划,并由清华美院的研究生们绘制了视觉引导图,可视化地呈现了分享嘉宾的思想观点。
四场创想实验室的视觉引导图
20日下午论坛总结阶段,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付志勇,从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设计3.0”在“深度”方面应该侧重社会人文与前沿科技跨界融合产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设计将提供更深入理解人类感性和社会伦理的新范式。在“广度”方面需要侧重于设计领域及影响力的拓展,话题从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到更复杂的城市以及社会系统,设计正在成为社区与城市变革的手段。总结环节也通过可视化词云的方式演示了专题研讨嘉宾发言的关键词。
付志勇做论坛总结发言
10月21日,论坛还为与会者组织了四场主题工作坊,分别为设计教育工作坊——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的皮特·斯库佩利(Peter Scupelli)教授,讲解探讨了如何将设计思维融入到专业课程,如何利用在线学习来推进创新教育;思辨设计工作坊——由上海跨媒体实验室与设计公司Dogma Lab联合创始人白培耕(Benjamin Bacon),展示未来设计中融入科技与生物学,实现超人类的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与设计工作坊——由PreAngel合伙人李卓桓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支持设计研究与实践;人机交互工作坊——由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吕菲,通过人机交互顶级国际会议CHI的论文及期刊论文分享,来讲授人机交互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主题工作坊
本次“设计3.0”论坛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综合改革进入到新阶段,结合大类培养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向未来对设计研究、教育和实践探索的集中研讨。国内外专家和与会者积极评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设计领域的引领作用,同时参会者对于论坛丰富的组织形式和充分的交流机会也非常赞赏。
“设计3.0”论坛始于2016年,第一届由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工业设计系举办,第二届论坛在韩国首尔谷歌园区举行,第三届论坛是作为世界设计研究大会(IASDR)的特别会议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论坛旨在为下一代设计研究、实践和教育探索新设计范例。(图、文:信息艺术设计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法学类] 2022-06-24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