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跻身“中国大学顶级智库”三十强

来源 : 学历在线网 2019-12-10 16:53:05
报名领取资料

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跻身“中国大学顶级智库”三十强

  1月19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立的清华大学校级机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跻身“中国大学顶级智库”三十强,分别取得第三名和第二十一名的佳绩。

  本次发布的“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是由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新性采用“三维(FAC)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1000多家大学智库中遴选了近200家,经过专题调研、数据收集、实力比较,契合度甄别、活跃度搜索、贡献度分析,以及分项权重的设置、指标数据的集成,最后形成,这也是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的第一份百强榜单。

  报告认为,我国大学智库百强呈现出“三大方阵”:一是国家高端智库。全国首批25个国家高端智库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6个大学智库。二是大学智库前“30强”。其中,清华大学5个,中国人民大学3个,北京大学3个,复旦大学2个,中山大学2个,浙江大学2个。三是中国大学智库“百强”。这些智库类型主要集中于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智库占50%以上,公共外交领域的智库占15%。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以下简称国情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12月,其前身为2000年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CCS,Center for China Studies)。国情研究院作为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运行,院长和首席专家由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教授担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情研究院现已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当代中国研究平台和大学高端智库,并于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至2017年末,国情研究院核心研究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3人,博士后研究人员近30人,另有客座研究员8人;非驻院兼职研究团队2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

  国情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秉承“与中国发展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与中国兴盛共存”的发展理念,坚持“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认清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积极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发展宗旨,瞄准“打造中国一流决策思想库和世界一流的当代中国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遵循“获取决策知识,创新决策知识,传播决策知识,通过国情研究报告影响决策与政策”的发展路径,把握中国问题导向、重大矛盾与关系线索、综合创新与集成创新方法,按照原创性、前沿性和权威性并重的知识品牌建设原则,努力为国家决策做贡献,为理论创新做贡献,为培养人才做贡献,已经建设成为国家高层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和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国情研究院长期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很多研究成果被采纳,出版的《国情报告》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为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学术创新和中国学派发展持续输送高端人才;积极与世界对话,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研究成果出版和主流媒体宣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CISTP)是2003年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中心定位为“高起点、宽视野、前瞻性、国际化”,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在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相关公共政策领域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目标是发展成为在科技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领域有影响的一流智库。

  中心现依托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著名科技政策专家薛澜教授担任主任,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余名,资深顾问研究员17名,各类兼职研究人员近30人。成立以来参与或承担了包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评估,《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工作。在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全球化、科技政策过程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积累,学术成果发表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Nature、ResearchPolicy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部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被相关决策部门采纳实施。

  中心采用“小核心、大网络”的研究组织方式,与国内主要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创新型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一些重大项目,如科技部与经合组织(OECD)合作“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政策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际合作专题中期评估,中美创新对话联合研究等项目实施中,承担着领导与组织协调作用,并以此为平台,发挥着向国际学术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介绍中国科技政策和创新体系建设进展,促进该领域国际交流与政策合作的“窗口”与“桥梁”作用。

  中心目前与国外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率中心、斯坦福大学区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中心(IGCC)、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联合国大学(UNU-MERIT)、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德国马普学会创新与竞争研究所(MPI),弗朗霍夫协会创新系统研究所(ISI),重要国际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经济论坛(WEF),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等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且从早期的人员交往、会议交流、发展到现在的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开展项目合作、互派访问学者,层次不断提高,关系日益密切,在介绍中国科技创新与政策进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创新与政策议题的讨论之中,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已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被认为是有代表性的科技政策思想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所在位置:在线学历网 > 自考本科 > 备考指南 > 正文

推荐阅读

  • 菲律宾留学学制是什么样?

    [国父大学] 2022-03-25

  • 西湖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 复旦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复旦大学] 2021-09-16

  • 河南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入校须知!

    [河南大学] 2021-09-16

查看更多

院校动态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有没有毕业证,有几种类型可以报考?

    [经济学类] 2023-08-10

  • 北京科技大学东陵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 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流程

    [法学类] 2022-06-24

  •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申请条件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