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清华公管学院教师赴新疆大学政管学院参加“清华学术周”系列活动
5月14日至21日,清华公管学院多位教师先后赴新疆大学参加由新大政管学院举办的“清华学术周”系列活动。清华大学文科处副处长、清华公管学院副教授孟延春,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彭宗超、杨永恒以及学院教授蓝志勇、副教授刘求实等分别与新大师生开展学术讲座、座谈交流,并参与指导新大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以拓宽新大师生的视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科研究水平。
相关活动如下:
时间 主讲人 活动安排(点击查看详情↓) 主持人
5月15日上午蓝志勇讲座:中美改革30年比较新大政管学院院长朱新武
5月15日下午蓝志勇讲座:公共管理的学科渊源与未来发展
5月16日上午蓝志勇、彭宗超座谈:关于课题申报的座谈交流
赠书仪式
5月16日下午彭宗超讲座: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评估与合和治理
5月17日上午杨永恒讲座:规划与现代国家治理新大政管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雷霆
5月19日上午刘求实讲座:论文设计与写作
5月19日下午孟延春讲座:城市发展走向与治理
5月20日-21日
全天孟延春(答辩主席)行政管理专业1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刘求实(答辩主席)
自2010年起,清华公管学院承担对口支援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相关工作,并签署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根据新大政管学院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师到新大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进行案例教学培训、图书资料捐赠,并为新大教师提供到清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案例教学培训的免费名额,接受新大教师到清华做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等,多年来形成了有效的对口支援工作方式,得到了新大政管学院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本次活动也是清华公管学院、社科学院对口支援新大政管学院的年度具体工作之一,清华公管学院教授、社科学院社会工作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庆龙,社科学院副教授何晓斌于5月21日至23日赴新疆大学参加了本次“清华学术周”活动,分别发表了题为《公共组织形象管理》和《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社会保障和主观幸福感》的主题演讲,并担任了新疆大学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
5月15日上午,清华公管学院教授、国家特聘专家蓝志勇做客“天山学术论坛”,在新疆大学作了题为《中美改革30年比较1980~2010》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新大政管学院院长朱新武主持,新疆大学百余位师生参加讲座。
蓝志勇首先通过对中外古代历史的对比,阐释了公共管理对于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他认为,中美地理人文特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公共管理理念的不同导致了后来两国发展改革效果的差异。蓝志勇通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历届领导人的改革措施——邓小平的市场改革、江泽民的渐进改革、胡锦涛的和谐社会、习近平的现代治理体系;新联邦、老布什改革、克林顿改革、小布什的改革、奥巴马的改革和特朗普逆全球化等,解读了中国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力求改变过去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注重经济建设,努力融入世界、与世界接轨,追求和平开放。30年来,中国GDP增长迅速,成就巨大,如今已可以与美国面对面平等交流。
随后,蓝志勇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蓝志勇重点指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问题,诸如住房、堵车、环保等。他认为,这些都是人们在更高的生活层次上提出的更高需求,这也体现出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需要提高我们的公共服务水平对问题加以解决。通过介绍美国九大文化,蓝志勇分析了美国的政治环境和政府特点,认为美国这30年改革和政策的主要问题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差异,贫富悬殊以及公共伦理的缺失。最后,蓝志勇以中国“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对中美公共管理改革的未来之路进行了展望,勉励同学们要挑战已知、拥抱未知,用新的思维和行动解决新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蓝志勇就美国改革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三大政治文化的特点和区别、领导人的决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朱新武总结指出,蓝志勇教授对中西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它的理论溯源进行了梳理,对中美30年的改革与社会效果进行了分析。蓝志勇将深厚理论与美国的典型案例相结合,妙趣横生,哲理丰富,为老师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政治、民主、经济、历史、文化和公共政策的窗户,更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比较,将中国要树立“三个自信”的理念贯穿其中。此次“清华学术周”系列活动也是新大政管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将大思政理念贯穿于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活动。
5月15日下午,蓝志勇在新疆大学作了“天山学术论坛”的第二场讲座,发表题为《公共管理的学科渊源、国际前沿和未来发展》的演讲。
蓝志勇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是关于国家治理的大学问的论断。他认为公共管理具有实践性和公共性,给了公共管理明确的定义。
随后,蓝志勇从西方、美国和中国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科的渊源。从西方渊源来看,古希腊、古埃及、摩斯、古罗马、小细亚细、马基维利政治哲学、孟德斯鸠法学、拿破仑、俾斯麦、采尔和美国的进步运动都对公共管理学科有贡献;从美国的渊源来看,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科的价值渊源;从中国渊源来看,中国古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学科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的院系调整、1984年的改革呼唤、早期留学人员和20世纪以来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都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有影响。
蓝志勇详细阐述了公共管理的现代治理体系的内容。他介绍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标准和概念,通过对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阶段国家治理的介绍分析了现代概念的来源,并剖析了现代治理体系的体系架构,分析了现代治理体系的特点。
随后,蓝志勇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作了未来展望。他认为,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西方公共管理学发展经验,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结合中国实际,寻求适合中国自己的公共管理学。
最后,蓝志勇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关于中西方治理理念的差别、如何促进政府进行现代化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天山学术论坛”是新疆大学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之一,自2012年起,已举办70余场。论坛旨在充分发挥引领现代文化重要作用的同时,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把握最新科技动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教学科研创新的环境。
关于课题申报的座谈交流
5月16日上午,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彭宗超、清华公管学院教授蓝志勇与新大政管学院教师进行了关于课题申报的座谈交流,新大政管学院院长朱新武、党委副书记郭沅鑫、副院长胡菊、公共管理系主任雷霆等十余位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朱新武首先介绍了近期新大政管学院的几项重要工作,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和对口支援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征求了清华公管学院老师的意见建议。
彭宗超认为,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到了边疆治理问题,清华公管学院多位教师都曾开展过相关研究,每次来新疆调研都会得到新疆大学的帮助和支持,而新大老师对当地现实问题的感知会更及时、更深入,因此清华与新大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两位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课题评审经验,从申报书的选题设计、标题拟定、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了系统和深入的讲解,具体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的区别和申报注意事项,强调课题中要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相应的分析框架,着眼于解释因果关系机制。
与会教师还就人才竞争、学生就业、区情研究、学术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在联合申报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课题方面达成了一致。
座谈会后举行了赠书仪式,彭宗超和蓝志勇两位老师代表清华公管学院向新大政管学院赠送图书200册,其中包含清华公管学院教师近期编著的图书10册。本次赠书也是清华公管学院连续第3年向新大政管学院赠送图书。
5月16日下午,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彭宗超在新疆大学作了题为《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评估与合和治理》的专题讲座。
彭宗超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重大关系,以及这对于中国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意义。彭宗超指出,当前中国发展所遇到的风险与挑战,如执政党所面临的风险能力不足和腐败问题、资本市场机制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等,说明我国正处在不断上升的时期,需要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风险问题。他以铜仁和雅安地区林地冲突为例,说明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做出重大社会决策的时候应如何进行社会决策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的负面作用。彭宗超还介绍了中国社会多元有机融合与合和治理的理念,提出了中国社会风险合和治理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关键。
讲座最后,彭宗超就社会风险评价指标、合和治理与善治的区别联系、如何处理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关系、如何提升创新能力等问题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
杨永恒首先讲述了我国国家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规划在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成效与不足。随后,杨永恒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指出当前国家发展规划和治理体系发展的重点是构建新型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有效互动。杨永恒从什么是规划、什么是政府规划、规划对于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划措施。最后,杨永恒总结分析了现代国家治理中发展规划的定位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定位。
现场互动环节,杨永恒对在场师生提出的有关人大政协如何发挥作用、一流大学的标准和规划、清华招生的标准和条件、教育公平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刘求实从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论证的逻辑和模式、文献搜索和文献评述、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刘求实认为,同学们在撰写论文前应大量阅读文献和专著,并选择观点比较新颖的论文进行阅读。在撰写论文时,应“小题大做”,但题也不应太小,论文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应力求新颖,作为研究生应该先多作实证研究、经验研究,运用分析方法时应在定性之后,多用定量分析方法,应注重核心观点的提炼,且观点应该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并清晰简单。
孟延春主要讲解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的发展走向,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孟延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论的基础,认为在非均质空间和近于理智的人类活动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会受到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的牵引而有某种规律性。孟延春提出了中心位置概念和门户位置概念,并对位置的意义进行了简短评述。他还对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在城市发展的精细化管理中,应在充分认识城市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与精细化的治理思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5月20日至21日,孟延春和刘求实老师参加了新疆大学2014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答辩会,分别担任2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主席,对参加答辩的同学进行评价指导,并将清华在答辩中的经验做法介绍给新大师生。
在答辩总结会上,孟延春和刘求实分别进行总结发言。孟延春提醒同学们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论文的选题要与内容和问题的针对性相匹配;二是观点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撑;三是前面的理论奠定、框架基础要与结论有逻辑关系;四是注重英文、文献注释、图表的规范,认真检查错别字,在论文中展现出积极正面的态度。刘求实指出,在论文写作与陈述方面,要明确研究的问题,要有方法描述,论述要有实证支撑,并要明确分析框架。同时应认真准备答辩PPT,做到文字简洁、图片清晰。最后,刘求实勉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要努力战胜挑战,相信大家的业绩会成为公共管理的经典案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法学类] 2022-06-24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