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莫芝宜佳教授夫妇做客清华畅谈钱钟书
2014年5月22日至5月27日,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莫芝宜佳教授围绕“《围城》的翻译”、“《管锥编》漫谈”、“钱钟书外文手稿的整理”等主题,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作了三场学术报告,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中文系解志熙教授、刘石教授、王中忱教授等老师主持或出席了报告会。
5月22日在新斋304会议室,莫芝宜佳教授首先以生动活泼语言,简洁而深情的回顾了自己与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交往活动,高度评价了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随后,她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翻译《围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阐述自己的翻译理念与方法技巧。她认为中西方有许多相同的翻译理念,比如:关于译者和作者的关系,东晋的道安法师与德国哲学家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所见相同;《说文解字》将翻译喻为“媒人”,而德国文学大师歌德也有同样的看法;中西方有些翻译术语也很相似,如直译、俗译等。莫芝宜佳教授认为《围城》在世界范围内的翻译,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26日在三教3106教室,莫芝宜佳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管锥编》的理解和看法。首先,她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对《管锥编》进行总体的评价,她说《管锥编》是钱先生给现在和未来的珍贵礼物,读者从中能够学到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哭,怎么样笑,怎么样爱,甚至于怎么样去难过,在困难的时候怎么样坚持下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莫教授认为《围城》是理解《管锥编》的捷径。她说,《管锥编》 大致遵循着 “三步法步骤”,即:1、管锥,以管窥天,以锥指地;2、沟通,打通经脉;3、回过头来,刮目新看。针对有评论认为《管锥编》缺乏体系构架的观点,她引用钱钟书先生关于大厦和石瓦的比喻予以反驳——人们精心构筑的理论体系大厦,其实都免不掉坍塌的命运,能够留下来的也只是一些有用的砖石而已。总体上,莫芝宜佳教授认为《管锥编》使用的是有计划的、经过组织的、丰富有趣的材料,使用了独特的、前人未曾使用过的研究方法,学术性和趣味性强,阅读它将充满乐趣和挑战,对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享受。
5月27日,在三教3204教室,莫芝宜佳教授介绍了她与丈夫莫律祺教授近几年来在清华大学整理钱钟书先生外文手稿的有关情况。她说钱钟书先生赴欧留学之后,开始持续作外文笔记,一直到逝世都未曾间断。这些外文手稿的页数超过3万,使用了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内容涉及到修辞学、主题、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理论、历史和政治等。莫芝宜佳教授说这些手稿是钱钟书生命的一部分,反映出他对西方文化的热情,惊人的语言知识,无法遏制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兴趣。莫律祺教授表示整理钱钟书先生的外文手稿是难得的精神享受,钱先生的睿智见解就如他的英文书法一样,让人过目难忘。据莫芝宜佳教授说,整理后的钱钟书外文手稿的前三卷将于近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剩余的四十余卷手稿也将在今后陆续出版。
在三次讲座活动的互动环节里,现场的同学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莫芝宜佳、莫律祺两位教授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二位教授谦虚幽默的回答,很有亲和力,所以讨论颇为活跃,只是时间苦短,不免有意犹未尽之感。
感谢莫芝宜佳、莫律祺二位教授,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清华,默默为钱锺书研究尽心尽力,其不计功利、献身学术的热情和谦虚朴实、低调缄默的态度,特别让人敬佩——事实上,这已是二位教授第三年来清华从事钱锺书研究了,然而此前的两年,他们无声无息、默默工作在清华园,直到今年4月间中文系意外地“发现”了二位教授,坚邀之下,才有了上述的三次学术讲座。希望在明年五月的清华园,还能见到二位教授,听他们报告钱锺书外文手稿整理工作的新进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
[国父大学] 2022-03-25
[电子信息与技术] 2021-09-16
[复旦大学] 2021-09-16
[河南大学] 2021-09-16
院校动态
[经济学类] 2023-08-10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24
[法学类] 2022-06-24
[福建师范大学] 2022-06-24